【人才強國新征程·關注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驍 李曉東 周洪雙
廣漢城外,鴨子河畔,2023年開放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曲線優(yōu)美、連綿排列,復刻了三星堆遺址中的三座土堆外形,取“堆列三星”寓意。相較舊館,新館的展陳面積擴大5倍,只為迎接更多沉睡數(shù)千年的古蜀瑰寶。
新館對面曲徑通幽,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坐落其間。步入館內,記者看到文保人員正操作顯微鏡對青銅文物進行檢測。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文保中心主任余健介紹,這是在給文物做“體檢”,使用顯微鏡可以看到文物表面的附著物及病害情況,在之后的清理修復時需要格外留意。
“2019年以來,三星堆新發(fā)現(xiàn)6座器物坑,陸續(xù)出土編號文物超過1.7萬件。這些文物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缺失和病害,需要整理清潔與加固修復。截至目前,新發(fā)掘的文物中已有4000余件完成清理保護工作并部分展出。”余健說。
在這里,三星堆博物館文保團隊與全國各地的文保力量一起,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文物的保護修復,讓更多人在與古蜀文明的對話中,聆聽數(shù)千年前的回響。
郭漢中在清理大口尊。新華社發(fā)
師承代傳:教學的是手藝也是精神
三星堆博物館內,將近四米高的1號青銅神樹立于展廳中央。神樹卓然挺拔,鑄飾豐富精美。隔著玻璃,不時有觀眾驚呼,這竟然是古蜀先民4000年前的創(chuàng)造!
“這件文物出土時變形嚴重,樹干、樹枝多處斷裂,各種碎片散落一地。”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郭漢中回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跟著師父楊曉鄔著手進行青銅神樹的修復。
那時,沒有人知道神樹本來的樣子,修復只能使用“笨辦法”——像拼圖一般進行無盡的嘗試。師徒二人首先將碎片根據(jù)花紋、造型進行分類,再根據(jù)碎片之間斷裂的縫隙結構進行拼接。就這樣,經過循環(huán)往復的研究、嘗試、論證、修復,一直到1997年,盡顯古蜀神韻的青銅神樹伴隨著三星堆博物館的開館驚艷亮相。
自16歲便入行跟著考古隊工作的郭漢中,從師父楊曉鄔身上,不僅學習到了文物修復技藝,也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意義。幾十年過去,郭漢中已親手修復超過6000件文物,從當年的學徒成長為如今的技術負責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徒弟。
楊平(右)和團隊成員在布置展品。新華社發(fā)
“前輩們把技藝傳授給我,我自己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把技藝傳承給下一輩,這是一場‘接力賽’。”郭漢中說。
余健介紹,三星堆博物館建館時,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包括郭漢中在內只有兩個人,力量相對薄弱。2008年,三星堆博物館成為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具有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的單位之一。同時,由于地質災害,四川省內不少博物館的文物受到損壞,需要進行修復。從那時開始,三星堆博物館陸續(xù)引進了高校文物修復與鑒定相關專業(yè)的學生,文保隊伍逐漸壯大。
2012年,楊平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三星堆博物館工作,拜郭漢中為師。如何將學校學習的理論應用于實踐,需要師父的指點。
“我修的第一件文物是鹽亭文管所民國時期的一個陶缸,最開始時每一個步驟都由郭老師帶著我做。”楊平回憶,之后他漸漸開始相對獨立進行修復工作,但每次修之前還會問一下郭漢中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修復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二人再隨時溝通,進行調整或改善。
青銅神樹 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復制的!”從師父那里,楊平懂得了對待文物要心存敬畏之心。楊平說:“師父常常告誡我們,做修復急不得,燥不得,要靜下心,把每個細節(jié)做好,一件接著一件來。”
在楊平看來,師父傳授的是經驗和理念,個人還要根據(jù)實踐和積累形成自己的方法。他舉例說:“比如我們做文物提取的整體打包時,無論是使用木條、石膏還是高分子繃帶,最主要的是把握打包的穩(wěn)定性和支撐性,這就是師父對此總結的經驗和理念,關鍵看個人怎么去理解。”
2021年,郭漢中領銜成立了文物修復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平臺,更好發(fā)揮“傳幫帶”作用,培養(yǎng)更多文物修復領域人才。“在工作室,郭老師對于文物修復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我們每個人都看在眼里,也總能得到他的指導。”楊平說,“我們希望能從郭老師手中接過‘接力棒’,共同守護好傳承千年的古蜀文化。”
金面罩 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實踐積累:在不斷學習中淬煉成才
拿出自己修復好的第一件文物,團隊最年輕的修復師鄔匯開心地向記者展示:“這是廣漢文管所一件形似燈罩的銅器,我做的是殘缺處的補配工作。修復前我甚至都不敢拿起它,因為它很薄很脆,拿在手上都會掉銅渣。”
鄔匯還記得修復過程中,在制作底部的銅膜時,始終無法將銅皮敲出理想的形狀。“郭老師給我進行了演示,并告訴我銅皮經火燒過后有一段時間會很軟,比較容易錘出形狀,需要抓住那段寶貴的時間。”鄔匯說。
修復這件器物前前后后花了一個月時間,但鄔匯并不覺得枯燥,“因為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你的手上發(fā)生變化”。在她眼中,能夠真實地摸到一件件文物,并用雙手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讓更多人通過這些器物了解三星堆還有三星堆獨特的文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余健介紹,高校畢業(yè)的學生進入博物館工作,雖然具備做文物修復的理論基礎,但缺乏實踐經驗。培養(yǎng)文物修復師,需要有項目提供實踐機會,幫助他們積累經驗,提升技術。2008年以后,三星堆博物館承接了大量四川省內的文物修復工作,以項目制的形式培養(yǎng)人才。
對于人才的一步步成長,團隊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修復難易程度和器物本身的大小、殘缺程度、病害程度、是否有花紋文字相關,總的來說,就是從簡單到復雜,新來的成員做簡單的、工作量小的工作,成熟一點的就做復雜的、工作量大的工作,和寫文章一樣,從基礎開始,有過渡,慢慢提升,最后成型。”郭漢中說。
三星堆新發(fā)掘的文物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象牙等不同類型。“三星堆豐富的文物資源,為團隊成員快速成長提供了舞臺。”余健說,三星堆文物的修復保護工作由三星堆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故宮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開展,“比如,修復青銅器的合作單位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他們把相關技術運用到這里”。
剛工作的修復師一開始并不會直接接觸文物,需要多看多觀察,了解修復工藝和操作步驟。根據(jù)合作協(xié)議,各文保單位需要到三星堆現(xiàn)場開展工作,而每個團隊,三星堆博物館都會派兩位修復師參與觀察,學習不同單位在文物修復中的技術流程與先進經驗,通過這種模式培養(yǎng)自己的人才。
通過師承制的“傳幫帶”以及項目制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不僅郭漢中獲評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楊平也獲評四川省首屆“妙手匠心”文物修復年度新人。在各種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中,團隊成員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
探索未知:努力揭開三星堆神秘面紗
步入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隔著透明玻璃墻,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文物修復師的工作臺。根據(jù)功能不同,工作區(qū)分為文物儲存區(qū)、陶器修復室、玉器修復室、金屬器修復室。在這里,修復工作成為了博物館展陳的一部分。走過展柜,看到文物修復前后的對比,現(xiàn)場觀眾不時拿出手機拍照,發(fā)出陣陣贊嘆。
隨著三星堆發(fā)掘與研究的深入,團隊對三星堆文化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作為祭祀行為的一部分,三星堆出土的不少器物在掩埋前經歷過焚燒、破壞。余健說:“器物被破壞本身就反映了三星堆的祭祀文化,因此存在這種文化痕跡的文物是否應該被修復尚無定論。當前能做的,首先是對發(fā)掘文物進行信息采集與歸類整理。”
此外,為了對文物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保護修復,團隊積極引入文物保護性分析檢測人員,由他們進行前期的檢測分析,形成報告供后期修復作參考。
“你看到的金相顯微鏡、超景深顯微鏡、便攜式硬X光探傷儀、顯微共焦拉曼光譜儀等各類現(xiàn)代檢測設備可以對文物的成分、結構以及腐蝕、表面污染物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蔡秋彤手指玻璃墻內的工作臺對記者說。在三星堆博物館,蔡秋彤負責出土文物的前期檢測分析工作。
1986年出土的青銅大立人衣著華麗,專家推測古蜀國紡織工藝發(fā)達,然而在當年1、2號坑發(fā)掘中并未找到紡織品。后來,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專家首先對原有出土的器物進行排查。遺憾的是,這些器物表面已經過清理,線索渺茫。經過一點一點的比對,專家使用超景深顯微鏡終于發(fā)現(xiàn)了絲織品殘留。“這印證了之前的猜測。”蔡秋彤說。
走入冷藏室,團隊成員拿下來已被繃帶固定好的象牙,稱重監(jiān)測重量變化,查看表面狀態(tài),更換濕巾,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經過數(shù)千年的掩埋,原本潔白堅硬的象牙已“面目全非”,雖然沉甸甸的,卻“像餅干一樣酥脆”。
古象牙彌足珍貴,三星堆僅這次發(fā)掘就得到數(shù)百根。“象牙出土后如果不進行及時的保護,隨著水分揮發(fā)流失,很快就會開裂、崩解。”楊平介紹說,作為世界性的難題,此前,象牙保存尚無成功案例。
隨著技術條件的進步,更多的保護難題正一步步被解開。
2023年,針對中國出土飽水象牙的保護,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單位聯(lián)合開展了關鍵技術研發(fā)。最終,針對三星堆出土象牙保護,采取了對象牙滲透加固和表面加固的方案。如今,三星堆博物館負責700余根象牙的監(jiān)測保存,每周一次為象牙更換表面濕巾成了團隊的日常工作。
關于何時開展對新發(fā)掘文物的修復,郭漢中并不著急。“文物修復要穩(wěn)扎穩(wěn)打,有序進行,把一切都搞清楚,拿出方案再進行修復。”郭漢中表示,有一些文物碎片散落在不同坑內,如果貿然進行補配,之后再發(fā)現(xiàn)原裝配件就很難處理。
“對于三星堆更多的未知,作為文物修復師,總是想通過自己的技藝多修一點東西,努力揭開三星堆的神秘面紗,讓更多人領略燦爛的古蜀文明。”楊平充滿情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3-33746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